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内外形势和环境发生新的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面对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挑战。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化解新矛盾,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迫切要求我们深入推进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把坚持科学发展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努力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必要性
树立经济社会发展新理念的必然要求。树立什么样的经济社会发展理念,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是先发展后治理,还是在发展中实现有效治理,避免为发展而发展所付出的沉重代价;是为一时的快速发展而轻视未来的发展,还是在促进当代经济发展的同时保证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是仅重视局部的发展,还是追求全局的和谐发展……解决这些重大问题,都需要我们在科学发展理念的引领下作出正确抉择。只有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理念,才能为科学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实现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在发展新阶段,只有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使经济社会发展转到科学发展轨道,才能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社会主义根本目的的实现创造良好条件,才能使相关的决策和举措合民意、得民心,使改革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人民群众,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有效应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问题和挑战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但经济发展面临能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承载力不堪重负、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而消费不足的突出矛盾,同时社会建设相对滞后、就业压力增大、收入分配不公、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发展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日益突出。有效应对我国发展面临的矛盾、问题和挑战,要求我们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积极探索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方法和路径,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基本内涵和要求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蕴含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和要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人的全面发展,就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社会阶层乃至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突出表现为统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发展、人与社会关系的发展、人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人的创新能力的发展以及人的个性的发展,以不断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及其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全面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政治安定、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生态文明,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相协调,实现注重经济增长质量、效益和后代人幸福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统领,建立在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就是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和共同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原则,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为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保障和改善民生。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保障和改善民生,最根本的是坚持以民生为本,也就是为民生而发展、用发展成果满足民生之需求。能否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能否实现,关系人心向背、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以及国家的凝聚力和社会的安定团结。
应注重解决的几个问题
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前提是转变发展理念。转变发展理念,关键是克服在发展问题上存在的认识偏差,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解决好为谁发展、发展什么和怎样发展的问题,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和高度负责的态度谋发展,把人的全面发展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依靠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应以人民群众为基本力量,确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是人类历史以及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与进步的决定力量。广大党员干部应始终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认识和对待人民群众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只有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着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体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
着力改变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不可持续。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应从以往过多关注经济增长速度和规模转变到既适度关注增长速度、更注重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的轨道上来,追求以“好”为前提的快速发展,克服片面追求GDP的倾向,改变偏重GDP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方式。
解决好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遇到的突出问题。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应始终关注和体察人民群众的愿望和需求,解决好民生方面的突出问题。当前应调控物价和房价的不合理上涨,重视解决低收入群众的生活困难问题,提高其消费能力;促进城乡居民持续增收,着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社会收入分配格局;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实现经济增长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良性互动。
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应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决不能因为要纠正片面追求GDP的倾向就忽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要求。同时,应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提高我们党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水平,有序发展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尤其要搞好基层民主和党内民主,为公民平等享有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等权益提供制度保障,并不断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我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为经济社会发展确立正确的方向,增强发展的共识和社会凝聚力;大力加强社会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法治经济,并用法律规范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和社会关系等;坚持统筹兼顾,将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尤其要将统筹兼顾建立在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基础上,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安世银 山东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