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制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通过修改法律、制定司法解释等方式不断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知识产权拥有量大幅上升。同时,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遭遇了大量知识产权纠纷。在知识产权竞争日益成为国际竞争重要领域的新形势下,有针对性地加强知识产权工作重点、解决知识产权工作难点,有利于提升我国企业竞争力及综合国力,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
重点
加强执法工作。充分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遏制侵权行为,鼓励发明创造,维护公平合理的市场秩序。在审理侵犯知识产权案件中,司法机关应切实贯彻法律所规定的全面赔偿原则,以使赔偿数额足以弥补权利人的损失。同时,努力避免对知识产权权利人利益保护力度失当,造成权利人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的失衡;坚决制止权利人滥用知识产权甚至以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维护市场竞争的活力。
加强对外宣传。多年来,我国司法机关及行政机关坚持平等保护原则,依法保护国外知识产权。在新形势下,应在继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同时,做好对外宣传,提高工作透明度,使外国政府、企业全面了解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增强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信心。
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在国际竞争中,一些发达国家利用知识产权优势设置市场准入的技术壁垒,或在与我国企业签订的技术许可或转让合同中附加不合理的限制条件,滥用知识产权,损害我国企业的权益。我国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必要时发布相关国家经营者滥用知识产权等情况的年度报告,更加积极地与相关国家沟通,包括启动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机制,积极维护我国企业的权益。
难点
提升知识产权意识,增强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我国企业及个人拥有的专利、商标总量巨大。但由于我国市场经营主体知识产权意识整体较差、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较低,尚有许多企业从未申请过专利或注册过商标,因此,这些市场经营主体难以成为市场创新主体,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应进一步加大有关知识产权的宣传、培训力度,帮助企业经营者、研发者树立知识产权意识,提高其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
鼓励企业申请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专利,培育知名品牌。我国企业专利申请的总量虽然很大,但有相当一部分专利效力稳定性差,或者保护范围过窄,导致市场竞争力较弱。很多企业缺乏核心技术,一些产业发展受制于人。企业的商标注册量很大,但有相当大比例的商标未用于商业使用,市场价值甚微。应转变工作思路,鼓励企业申请具有市场前景及应用价值的专利;创新驰名商标奖励机制,提高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品牌意识及品牌推广能力。
引导企业增强国际知识产权风险意识,用好国际知识产权规则。我国不少企业在国际竞争中遇到了知识产权纠纷,对自身的经营及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在开拓相关国际市场之前缺少知识产权布局,未进行充分的知识产权风险调查,是国际知识产权纠纷多发的原因。对此,相关部门应加强跨国知识产权纠纷调研,向企业提供必要的指引和辅导。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张广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