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正确的价值观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为人们所自觉遵守和践行。本期“本周话题”就如何认识核心价值、如何科学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核心价值与核心利益
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是在价值群中居于主导地位,能够引领社会思潮和集中体现意识形态本质的价值规范。它的形成有两个条件:一是反映社会基本制度的本质和核心利益;二是反映处于统治地位阶级的核心利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根本不同。有人认为,自由、民主、平等、人权是资本主义核心价值,其实不是。资本主义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它的根本原则是私有财产制度神圣不可侵犯,这一原则在核心价值上最集中的表现就是:私有神圣、个人本位。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度既是资本主义国家机器、资本主义宪法和法律维护的核心利益,也是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核心。个人本位是贯穿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道德等领域的核心价值。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民主、平等、人权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而是它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基本价值。它服从而且必须服从保护私有制度神圣不可侵犯和个人本位的核心价值。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如果自由、平等、民主和人权的诉求不利于或侵犯资本主义私有制度和个人本位这一核心价值,就必然受到限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封建社会核心价值也完全不同。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是“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忠孝仁爱、仁义礼智信、礼义廉耻等观念与“三纲”的要求不完全相同,它有文化和道德方面的价值。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三纲”是不可继承的,随着封建制度的崩溃和灭亡,它会随之逐步消失。忠孝仁爱、仁义礼智信、礼义廉耻是中国传统道德,其中有价值的思想可以继承和发扬。不能对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与文化道德价值不加区分,简单把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变为反对忠孝仁爱、仁义礼智信和礼义廉耻,那样就会造成文化和道德上的虚无主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以往社会的核心价值不存在继承的关系,因为社会基本制度和利益主体不同,但可以批判继承作为人类文化和道德积累的价值规范中的积极因素,改变其内容,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社会中人的行为和道德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要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核心利益,反映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下的全体人民的核心利益,这是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不同于以往社会核心价值的特点。它的基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它的利益主体是人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内涵体现了人民至上、集体主义、富裕公平等原则。
人民至上反映的是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它与以人为本是一致的。以人为本说到底就是以人民利益为最高标准。它既不同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民本主义,也不同于西方的人本主义。人民至上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即人民自己当家作主。人民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最终决定权。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特有的核心价值。它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个人本位,也不同于中国封建社会否定个人利益、个人独立性和个性的集权主义。集体主义是从个人与集体关系说的,集体主义并不否认个人利益和个人独立性,不否认个人独立人格的培养,而是强调个人利益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得到发展和保证。集体利益应该包括个人利益,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尖锐矛盾时,应该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而不是集体利益屈从个人利益。集体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每个个人合理利益的实现,也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确立和巩固。
富裕公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方面。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应该是一个物质和精神都富裕的社会。尽管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也很富裕,但不公平,它的富裕是贫富两极对立下的少部分人的富裕。社会主义的富裕是与公平相结合的富裕,它应该使社会富裕成为全体成员能共同享受的成果。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富裕与公平,应该是统一不可分的。以往社会都是注重个人的幸福,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构成中,幸福与和谐相结合,幸福源自和谐,和谐促进幸福,这种共同富裕的目标也是以往任何社会所没有的。
(执笔:陈先达)
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问题
李泽泉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任务。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非常有必要概括出简明扼要、便于记忆传播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问题,尤其需要把握以下两个方面。
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概括、高度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展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两者之间的这种关系,决定了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也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基本依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着眼于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思想基础、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来概括,充分体现当代中国的基本价值理念和现实价值追求。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它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因此,我们所概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应该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反映社会主义制度属性,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
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体现党和国家与广大人民群众两个层次的价值追求,并把两者有机统一起来。价值观的实践主体,既包括政党和国家,也包括广大人民群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方面的基本内容,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与广大人民群众两个层次的价值追求。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解决的是我们党和国家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的问题,主要体现了党和国家的价值追求。这些价值追求通过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可以内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解决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品质问题,主要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这些价值追求通过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可以为实现党和国家的价值追求提供强大动力。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体现了党和国家的发展理念、发展路径的基本选择,又体现了对广大人民群众精神追求和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要体现这两个层次的价值追求并使两者有机统一。其中,体现党和国家价值追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主导价值观,主导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规范着国家发展方向,发挥着“安邦定国”的巨大作用;体现广大人民群众价值追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着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发挥着“安身立命”的巨大作用。两者应该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引领我们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共创人民群众幸福美好生活。
(作者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
科学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韩庆祥
从哲学上讲,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要为当代中国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正确而又被人们认同的价值导向,就必须运用哲学的方法科学提炼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全社会认同的价值系统,它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是激励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决定着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团结、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具有重大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可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引领社会思潮和社会风尚。应当通过多种方式方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使其内化为人的价值理念、外化为人的行为规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得到全社会广泛认同,并经得起实践和时间检验,还需要对其进行更精炼的阐释,这样才能发挥其积极的导向作用。深刻认识并精确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掌握科学方法。
准确定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完全等同于约束人们行为的道德规范,它是对人在社会活动中发生的基本关系的一种根本的方向性的价值导向。可以说,核心价值观是从人们接触较多的道德规范中抽象出的共同价值观,是从基本价值观中提升凝练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体社会成员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共同遵循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既要针对并力求解决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根本问题,又要体现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本质特征和时代要求。
反映人所面临的“基本关系”。核心价值观是对人在活动中发生的基本关系的一种根本的价值导向。从哲学上讲,社会主义本质上是对“人在活动中发生的基本关系”的一种方向选择和处理方式。因而,应围绕“人在活动中发生的基本关系”来选定既符合社会主义根本要求又符合人民群众根本愿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所面临的基本关系,从逻辑上讲主要是: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事(活动)的关系。
体现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体现社会主义的一般本质,又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还要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本质。此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要体现我国优秀文化传统、时代精神和当代人民群众实践要求的统一,体现全面性与核心性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具有较为广泛的覆盖面。
具有内在逻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符合当代中国实践发展的内在逻辑,其表述也要符合内在逻辑,这样才具有科学性,易于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宜“要”不宜“全”、宜“简”不宜“繁”。繁多的表达难以真正对实践发挥指导作用。应总结、提升全国各地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鲜经验,遵循指向明确、抓住本质、高度凝练、达雅准确、简洁明快、广泛认同、便于记忆的基本要求,通过全面深入的研究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把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基础工程、灵魂工程来抓,贯穿到各个方面,以坚定人们正确的理想信仰和价值追求。应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整合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和办法,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观念的影响,始终高扬时代主旋律。
(作者为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院长)